作為一種衍生產品,權證的投資風險通常比股票還要大,尤其是對于一些溢價率較高的權證,投資者更應該加倍注意。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無論溢價率較高或較低,權證的投資風險均主要來自于權證的杠桿效應。權證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杠桿投資工具。通過投資權證,投資者用少額的成本就可能獲取較多的利潤,當然,這同時也意味著有可能承擔較大的虧損。權證的有效杠桿越大,理論上隨正股漲跌的幅度越大,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
因此,對于一些有效杠桿較大的權證來說,投資者一旦對正股的方向判斷錯誤,很有可能會造成較大的虧損。例如,本周一攀鋼鋼釩以跌停收盤,鋼釩GFC1更大幅下跌15.62%,跌幅遠超正股。
其次,權證的時間價值損耗風險。由于時間價值代表權證在到期之前給持有人帶來的收益的可能性,因此,一般來說權證的剩余期限越長,其時間價值也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權證越來越臨近到期日,其時間價值也會越來越小。而且權證越趨于價外,剩余期限越少,時間價值就損耗得越快。
對于高溢價權證而言,除上述風險外,還面臨著以下兩種突出的風險:
第一,高溢價權證與正股走勢相背離的風險。當權證估值水平較高時,容易與正股走勢產生背離,致使出現即使看對了正股走勢,投資權證也不一定能賺錢的情況。以深高CWB1上月的走勢為例,正股深高速一月累計上漲17.18%,而深高CWB1反而下跌12.52%。若有投資者事先判斷深高速走強,從而買入深高CWB1以圖賺取更多利潤,則不免“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第二,權證估值水平回落的風險。所謂溢價率,是指買入認購(認沽)證以后,如果持有到期,正股需要上漲(下跌)多少幅度,投資者才能盈虧平衡。隨著剩余期限的縮短,權證的時間價值不斷損耗,權證價格會逐漸向內在價值回歸。因此,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高溢價權證估值水平的回落現象可能會較為明顯。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由于權證的剩余期限越長(無論是認購證還是認沽證),給權證持有人帶來的想象空間越大,因此能夠承擔越高的溢價率。因此在判斷權證溢價率是否偏高時,應盡量選擇期限相近的權證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