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用正股價格與行權價格的偏離程度來估算權證的價內外程度。不考慮時間價值時,一個權證的價內程度越大,可以認為其越有價值,權證在到期時行權的可能性越大;價外程度越大,說明權證的價值越小,未來行權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我國目前的權證市場“清一色”為認購證,隨著大市的走弱,多數正股一路下跌,導致一些認購證的行權價格已經遠遠高于正股價格,即價外程度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有必要向投資者提醒權證的價外風險。
首先,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價外證的有效杠桿水平較高。這也就意味著,權證如果越趨價外,理論上其價格的變化會越趨劇烈,投資者也要承擔越高的風險。
另外,由于權證具有存續期限,因此存在時間價值損耗的問題,而價外證相對價內證來說,時間價值的損耗速度更快。尤其是對于剩余期限已經較短的價外證來說,其時間價值損耗速度非常快。我國目前交易的認購證中,日照CWB1是剩余期限最短的一只。七月份日照CWB1在正股上漲3.41%的情況下,反而大幅下跌23.79%,時間價值損耗即為原因之一。
最后,投資者還要面臨引伸波幅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即使正股價格不發生變化,只要引伸波幅下降,權證價格同樣會下降。因此投資者在對正股價格進行判斷的同時,還要對權證的引伸波幅趨勢進行判斷,如果以過高的引伸波幅買入權證,即使正股走勢判斷正確,仍有可能出現盈利不及正股甚至虧損的情況。而對于價外程度較高的權證來說,其引伸波幅敏感度較大,意即引伸波幅下降相同比例時,價外程度高的權證的價格下降幅度相對更大。因此,價外證所面臨的引伸波幅變化的風險更為突出。
因此,相比價內證來說,無論是正股價格的變化,還是剩余期限的變化或者引伸波幅的變化,都會導致價外證價格較大幅度的波動。這樣一來,投資價外證的風險相對來說就會較高。
從我國目前的權證市場來看,截止到周三收盤,15只認購證處于價外狀態。其中,價外程度高于40%的認購證占近一半,上汽CWB1價外程度甚至超過了70%。投資者對這些價外程度較高的權證進行投資者時,更需加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