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市價委托”,是指投資者委托時只申報買賣數量而不指定價格,交易系統會對“買入或賣出五檔之內”以最優的價格自動進行撮合。如果投資者委托時指定價格申報,由于投資者下達買賣指令至交易申報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導致撮合處理時的市場狀況與投資者下單時所參考的即時行情通常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申報無法及時成交。而市價委托是按照場內掛出的買入或賣出價格進行交易,不限制成交價格,因此可以確保即時成交。不過,投資者一旦采用市價委托,將無法控制成交價格,最終成交價格將由市場確定,可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股票每個交易日的漲跌幅度一般限制在10%以內,而權證的漲幅幅度范圍要大的多,尤其是認沽證,很多認沽證的跌停價低至0.001元。因此,權證交易中采用市價委托風險比股票交易要大得多。在極端的情況下,投資者采用市價委托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例如,2007年2月28日,某投資者在開盤不久即以市價委托賣出收盤價為0.699元的海爾JTP1共計100萬份,結果由于當時買盤不足,絕大部分以0.001元成交,56萬余元瞬間變成820元,損失慘重。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出現的概率較小,但也應引起投資者的重視。
此外,權證的波動往往較股票劇烈得多。在權證價格快速拉升的時候,采用市價委托的方式買入,很可能成交價格遠高于投資者下單時的價格,甚至以漲停價買入。而在權證價格快速下跌的情況下,投資者采用市價委托賣出,很可能成交價格遠低于投資者下單時的價格,甚至以跌停板賣出。這兩種情況,都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損失。尤其是在近期認沽證行情中,經常出現權證瞬間大幅拉高又瞬間大幅壓低的情況,投資者采用市價委托面臨的不確定性就更大。
如果委托買賣的權證數量較大,采用市價委托則很容易出現因買賣盤不足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在買盤或者賣盤較小的情況下,投資者采用市價委托大單買入或者大單賣出,很可能使得委托分多筆成交,并且每一筆的成交價格相差較大,成交均價也很可能跟投資者下單時的價格相差較大,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總之,相對于股票交易,市價委托在權證交易中更應該謹慎使用。那么,投資者如何才能盡量保證成交又控制風險呢?一般而言,投資者可以采取指定價格交易,并且在交易價格上做出一定讓步的辦法來達到此目的。例如,投資者在買入權證時,為防止權證快速拉升買不到權證的情況出現,可以在委托時適當提高買入價。在賣出權證時,在委托時適當降低賣出價。這樣,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投資者一般會獲得相對比較有利的成交價格,既能確保成交,又可以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