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25日訊 3名市民,3張不同銀行的儲蓄卡,卡都在身上,巧合的是,都在湖南湘潭,倏忽之間幾乎取光卡上余額,損失數萬元。
自前天導報報道銀行卡被盜用之后,昨天又有3名市民反映,她們的銀行卡不幸“中槍”,疑被克隆。
三人的銀行卡分別屬于不同的銀行,都是儲蓄卡,分別被盜取了1.26萬元、1.35萬元和2.74萬元。卡上取得只剩下零頭,就連100元也沒被放過。
十分巧合的是,三名市民都查到,她們的錢都是在湖南省湘潭市的ATM被盜取,其中有兩處地點精確到湘潭市的九華。
最值得注意的是,這3張卡全部都是舊式的磁條卡,而根據警方和銀行此前的介紹,磁條卡最易被復制。
預防磁條卡被克隆,導報記者提醒用卡市民注意:可以到銀行,將手中的磁條卡更換成芯片卡,也叫金融IC卡。早在2013年第一季度,廈門全市已有13家銀行發行金融IC卡。
據了解,目前已有2名當事人報警,警方正介入調查。
凌晨被取走2.74萬元
1月23日凌晨將近1點,姚小姐的手機“闖進”6條取款短信。此時,手機躺在書房,人在臥室,卡在錢包。
直到早上8點多,姚小姐才發現錢不見了,從0:55到0:57,有人分6次取走她的2.74萬元錢,過程僅2分鐘,卡里剩34.32元。
姚小姐馬上趕到銀行,經過查詢,她的錢是在湖南省湘潭市九華被支取。其中,第一筆是轉賬,其它五筆均為取現。隨后,姚小姐向思明警方報案。“用卡太不安全了!”姚小姐疑問,她的卡從來沒有刷卡購物、網絡購物,只是取款、網銀轉賬,哪里失誤了?
連100元都不放過
同樣是23日凌晨將近1點,高小姐的手機響起6次短信聲。
短信提醒表明,犯罪分子特別“摳”,從0:49至0:52,3分鐘光景,6次取現:前三次分別取走2500元;第四和第五次為了扣除手續費,分別取款2501元;第六次連卡里的100元也不放過,余額只剩6.8元。
高小姐說,經過向銀行咨詢,她得知,這些錢是在湖南省湘潭市九華的寶馬路一臺ATM被盜走的。
和姚小姐不一樣,高小姐的卡經常用來刷卡購物,她分析,應該在這個環節被克隆,而且就在最近幾天,因為1月18日時卡內有3.5萬元,1月3日-7日卡內達到60多萬元,沒被偷。
1.35萬元分3筆蒸發
錢小姐擁有另一家銀行的儲蓄卡,也是磁條卡,她的錢在1月4日被盜,而直到1月6日她打開網銀時才注意到。
巧合的是,犯罪分子也是在湖南湘潭,通過ATM支取她的錢,分3筆取走1.35萬元。
電子賬單顯示,取款的地點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建設北路111號。“當時我人在昆明啊。”錢小姐很驚愕,她的卡從來沒有在外面刷卡購物,只有取款和網銀轉賬。
“網上銀行的登錄密碼和卡片的取款密碼不一樣,犯罪分子怎么會知道卡號和密碼?”錢小姐深感奇怪。
克隆卡手法待調查
接連兩天,有5名市民經歷相似,其中有4人懷著同一個疑問:為什么平時注意用卡,卡還是被克隆?
導報記者查閱了他們的對賬單后,發現他們確實除了ATM取款、用網上銀行轉賬以外,沒有進行過其它操作,連網上購物也沒有。
但據警方此前介紹,克隆卡一般有五種形式:在商場、娛樂場所等消費時,卡號被復制,密碼被偷窺;網購遇網絡木馬、釣魚網站;ATM上被安裝了讀卡器、攝像頭等;收到“電子銀行密碼器升級”等詐騙短信;信用卡非法套現被利用。
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現,用卡安全更需注意,除保護好卡號、密碼,還得保護好手機。
到底上述市民的銀行卡是如何被竊取的,目前還有待調查。
小知識
磁條卡和芯片卡的區別在于,芯片卡的卡面上有金燦燦的一小塊芯片,也叫金融IC卡。
磁條卡由于技術簡單,易被復制。而金融IC卡是以芯片作為介質,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工作原理類似于微型計算機,增加讀寫保護和數據加密保護,在使用保護上采取個人密碼、卡與讀寫器雙向認證,具有更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