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銀行慣例,年初往往是房貸集中發放的啟動期,今年開年房貸額度沒見松綁的格局,讓很多業內人士都大感意外。因為很多投資經驗豐富的人士,往往把1月份的銀行貸款流向視為投資方向抉擇的重要參考指標。
之所以房貸開閘放緩,在于房貸業務已成為銀行的“雞肋”,雖然有低違約率的誘惑,但是收益近年來大打折扣。首先就是來自利率變相“市場化”的沖擊,雖然現在各銀行存款的利率尚沒有實行市場化,但各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卻在比拼收益率,已經讓存款利率實際“市場化”。這一趨勢讓原來“旱澇保收”的房貸業務成了微利甚至賠錢的買賣,銀行業對于房貸業務的興趣自然降低。從房貸收益看,目前5年以上貸款利率為6.55%,如果打7折則為4.585%;從房貸成本看,目前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都在4%以上甚至更高。兩相比較,不少市民寧可貸款買房,也要留出資金作其他規劃。
在目前市場資金成本開始攀升和利率市場化趨勢的雙重夾擊下,銀行不太可能提高房貸利率,一是提升幅度有上限,且市場無法承受;如果不提高房貸利率,這塊利潤可能進一步萎縮。在權衡利弊之下,銀行業對個人房貸“冷處理”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