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力財務顧問業務 靠息差賺錢日子遠去
2013年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明顯加快,讓我國銀行業的經營及盈利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憑息差發展的傳統模式受到嚴重沖擊,一時間,銀行業好日子“到頭了”的驚呼四起。提高投行業務、提升中間業務競爭力,已成為當下各家銀行最為迫切的需要。而作為投行業務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顧問業務也成為各家銀行發力的重點。
2013年半年報顯示,作為首家開展財務顧問業務的建設銀行[-1.00% 資金 研報],其2013年上半年顧問及咨詢費收入已達130.35億元,增幅為24.44%,這一數值遠高于該行12.81%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速。“財務顧問業務不直接占用銀行的資金成本,低風險,不產生壞賬,對改善銀行的收入結構,降低銀行經營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銀行未來將加大力度發掘的新利潤增長點”,北京銀聯信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符文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更具優勢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倒逼銀行轉型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靠息差輕松賺錢的盈利模式正在日益遠去,開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業務尤其是投行業務已成必然趨勢。財務顧問業務作為銀行投行業務的重要業務品種,各銀行對于此項業務也愈發重視。
銀聯信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指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壯大,商業銀行的財務顧問業務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投行業務、中間業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來看,雖然商業銀行的財務顧問市場剛剛起步,但已形成激烈的競爭態勢。
目前在我國可以從事財務顧問業務的機構并非銀行一家獨攬,除此之外還有包括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投資咨詢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符文忠指出,與其他機構相比,商業銀行開展財務顧問業務與其它機構相比有著包括客戶信息優勢、機構網絡優勢、資金實力優勢及銀行信譽優勢四大獨特優勢。
收入占比差異大
業內人士表示,之所以財務顧問業務目前愈發受到青睞,與銀行面對利率市場化沖擊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有著必然聯系。從中間業務的收入來看,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凈收入的比例多數低于20%,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40%的水平。股份制銀行的該類收入水平則相差較遠,多數沒有達到百億元規模,但增速較快。
盡管目前國內銀行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普遍偏低,但隨著同業競爭加劇、傳統業務利潤減低,該類業務有望成為銀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以建行的投行業務為實例,建行投行部四大業務板塊為:債券承銷業務、理財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與財務顧問業務。其2013年上半年顧問及咨詢費收入已達130.35億元,增幅為24.44%,這一數值遠高于該行12.81%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速。建行方面表示,這主要是傳統優勢產品審價咨詢業務保持平穩增長,并購、重組、項目融資等新型財務顧問業務較快增長。建行董事長王洪章曾將投行業務提到關乎創新能力和利率市場成敗的戰略高度,他明確提出,下一步要“大力開展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大宗商品、新型投行、銀行理財等新興業務領域的產品創新,提升代客交易的做市與創新能力。”
符文忠認為,盡管目前財務顧問業務發展還存在著業務范圍受限、人員知識結構不能滿足業務需要等不足因素,束縛了銀行在業務開展方面的手腳,但由于不占用銀行自有資金且具有充足業務空間,銀行大力發展此項業務將對對改善銀行的收入結構,降低銀行經營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一條可以嘗試的中間業務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