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試點開閘“淘金之旅”挑戰重重
銀監會日前明確表態,2014年將試辦由純民資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銀行,首批試點3家至5家,成熟一家批設一家。利率市場化迅速推進,金融脫媒態勢凸顯,民營資本能控制住風險嗎?
6日召開的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明確了2014年銀行業監管工作重點,其中關于民資辦銀行的內容備受關注,包括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方式,試辦由純民資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做好試點制度設計,強調發起人資質條件,實行有限牌照,堅持審慎監管標準,訂立風險處置安排;試點先行,首批試點3家至5家,成熟一家批設一家。
“首批試點”花落誰家激發市場遐想。查詢國家工商總局網站即發現,目前已有超過70家民營銀行的名稱獲得預核準。據Wind資訊統計,有3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擬參股或參與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包括蘇寧、復星、均瑤等知名企業均遞交了申請。
近年來,“銀行暴利”等言論屢屢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相比非金融領域,金融業的投資回報率優勢明顯,成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原因之一。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迅速推進,銀行業“躺著掙錢”時代已經過去。民營資本想通過設立銀行來“淘金”挑戰重重。
2013年三季報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為9183.78億元,同比增長13%。上市銀行利潤增速已低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而在2012年,16家上市銀行中還有6家的凈利潤增幅超過30%。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民營銀行需要錯位競爭,如果你能辦出特色,你就能生存,否則失敗的概率比較大。”
此輪民營銀行開閘,含金量在于“由純民資發起設立”。實際上,目前民資在銀行中占比不斷攀升。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民間資本占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的總股本比重分別為45%和54%;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本中,民資占比逾90%,其中村鎮銀行股本中,民間資本占比為73.3%。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試點民營銀行的過程中,既要攔住那些沖著稀缺牌照而來的資本,也要防范一些上市公司借“辦銀行”炒作拉高股價,配合自家減持套現,更要堵住借設立銀行搞關聯交易、向自家企業輸送利益的灰色通道。
“如果民營資本進入民營銀行是想給自己搭建一個融資平臺,那注定要失敗的。”吳曉靈日前在上海表示,防范道德風險、服務實體經濟這兩大原則是民營銀行開閘需要特別注意的。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麟指出,未來民營銀行經營須防范三重風險:一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存款保險(放心保)制度的推出,一些銀行破產風險加大;二是民營銀行必須建立專業的風控機制;三是銀行業面臨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民營銀行業務擴展必須解決外部融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