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遇到金融,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6月,阿里巴巴聯手天弘基金推出余額寶,財大氣粗的商業銀行們卻一片淡定。“他們那種玩法,長不了。”一個在國有銀行做資深公司業務主管的朋友,當時信誓旦旦地對我說。
銀行界對高息攬存的余額寶不屑,理由十分充分。6%以上的年利,幾千億的資產,如果遇到集中兌付,怎么辦?商行有強大的同業市場支撐,一家流動性緊張,市場上輕松借錢,余額寶如何做到?高息攬存不過是商業銀行玩剩下的,但銀行給出的保底利率最多5%,可余額寶一上來就宣稱8%,怎么實現?所以,風光無限的余額寶不過是外行人吸引眼球的高息攬儲,折騰不出大的風浪。
可不過半年時間,事實已足夠證明,銀行精英們都錯了。蛇年未過,五大國有銀行就宣布,調高存款利率10%,這已經是法定利率上浮的最高值。眾所周知,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在老百姓心中擁有最高的金融信譽,是中國金融市場第一金主。但即使這樣,余額寶推出僅6個月,大財主就開始差錢了。
五大行如此做實屬無奈。余額寶的吸金速度遠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兩次錢荒,余額寶毫發無損,盡管8%的收益率確有夸張,但一直居于6%以上,遠高于大多數保本理財。更重要的是,余額寶攪混了一池春水,半年時間,各大商行接連推出類余額寶產品,民生、興業的“現金寶”,招行的“溢財通”,平安的“平安盈”,諸如此類,目不暇接。整個存款市場的利率瞬間就被拉高到新的水平,最終,五大行坐不住了。
事后諸葛亮終非凡人,五大行后知后覺,憑借積累多年的信譽和口碑,放手一搏猶未晚矣。可是,僅僅提高10%真的有用嗎?存款大戰真的只是火拼收益率的高下嗎?
所有人都關注到了余額寶的利率,包括放低身段的五大行,然而卻極少有人注意到余額寶真正的優勢。當互聯網的效率和想象力結合了金融的盈利能力,其結果絕不只是簡單的高息攬存。T+0的申購贖回,完全的在線操作,人性化的日收益披露,整個過程投資者無需出示一次身份證、寫一個字、說一句話,坐等6%以上的年收益,可以說零成本。我依稀記得就在一年前,父母拿著存折去某國行取定期存款,幾經周折網點工作人員給出的結論是,必須回到開折行辦理。由于急等用錢,60多歲的父親只能坐上4小時的火車回到老家。可是由于年代太久,存折用的是一代身份證,于是銀行要求必須有公安局的證明。只不過是取一筆錢,就如此大費周章,這就是部分商行對待儲戶的服務方式。如果用余額寶對比商行的異地存折,投資者該如何選,答案一目了然。
金融業拼的也是服務。我們去銀行存錢,除了獲取可觀的收益,也希望能盡量便捷、高效,盡量開心、滿足。時間也是成本,愉悅也是收益。余額寶在給予高收益承諾的同時,更是利用廉價的互聯網技術,提供了安全快速、溫馨細致的服務。而服務能夠創立品牌,品牌即投資者的忠誠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余額寶的兌付壓力。很明顯,五大行在與余額寶們存款對抗的第一回合輸了,而輸的最大原因并不在于其過低的承諾利率,而在于國行傳統的、落后的、完全敗北的服務體驗。
利率市場化給老百姓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供需地位的轉變。從前的中國銀行業,儲戶給銀行投資,只能獲得微薄的回報,銀行胡吃海喝還對小儲戶不屑一顧。可當更高的存款利率出現時,更好的金融服務推出后,供需雙方力量就發生了根本轉變,資金供不應求,銀行就無法繼續抱著金飯碗。為了攬存,不僅要給出一個有競爭力的存款價格,還需要給出更高效、更人性、更體貼的客戶服務。所以,五大行的10%,盡管后知后覺得很及時,但僅僅還只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