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銀監會公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921億元,比年初增加99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比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升至全年最高水平。雖然數據符合此前業內的普遍預期,但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的較快上升給銀行業敲響了警鐘。筆者認為,從銀行業的整體運營及風險控制情況,以及宏觀經濟的走勢來看,也無需過分擔憂不良貸款率上升。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較長時間保持相對穩定,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反彈跡象。這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為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變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的狀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結構調整。結構調整,使得經濟面臨轉型陣痛,部分行業經營受到影響,企業利潤下滑。在銀行業,體現為資產質量下滑的壓力。
此前,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信貸投向要向化解過剩產能傾斜,但部分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行業的企業在短期內仍無法擺脫經營困境,淪為銀行不良貸款重災區。制造企業,如鋼鐵、水泥企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尤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鋼貿貸款,此前的持續景氣,掩蓋了不少虛假抵質押的鋼貿企業,隨著房地產調控,鋼鐵行業景氣度下降,鋼貿貸款風險暴露。
不過,商業銀行已認定這部分鋼貿商貸款難以追回,因此會加快核銷此類貸款。由于鋼貿貸款在貸款總量中占比并不大,銀行系統核銷鋼貿壞賬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專家預計,未來銀行資產質量下滑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短期不良貸款可能繼續小幅增加,長期發展取決于整體經濟走勢。如果經濟增速快速放緩,不良貸款在未來兩三年內可能集中暴露,不良率將會繼續上升。
雖然如此,但銀行業壞賬風險仍可控。首先,監管層一直在警示風險,也加強對銀行業風險的管控。銀監會主席尚福林2013年9月份就曾表示,銀行要在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開展信貸業務創新。
實際上,從貸款的分類看,次級類、可疑類貸款余額雖然已連續八個季度上升。但從占全部不良貸款的比例分析,次級類貸款占全部不良貸款的比例持續上升較快,而可疑類比較穩定,損失類占比也在上升,總體來看相對穩定。
其次,只要宏觀經濟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銀行的壞賬風險都處在可控范圍內。
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7%,雖然不及第三季度7.8%的增幅,但仍超出市場預期,也超出了此前制定的7.5%的增長目標。專家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7.6%左右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