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余額寶異軍突起,到百度“百發”再到微信“理財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讓人驚詫。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以至于讓傳統銀行倍感壓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余額寶”類產品具有活期存款的靈活性和較高的收益,以至于人們忽略了這類產品的本質,認為其性質與活期存款相同,其實不然。拿“余額寶”來說,它是人們通過支付寶購買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而獲得的收益,是一種理財投資,它的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也存在著虧損的可能,顯然不能與銀行活期存款的“可靠”相比。但在現實操作中此類產品對用戶的風險提示不足,重點宣傳產品的高收益而忽略了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用戶。此外,“余額寶”類產品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基金,因為它具有起點低、贖回快、風險收益穩定的特點,雖然是基金,卻支持“T+0”資金實時劃轉,在功能上越來越像銀行活期存款。也正是如此,人們才會頻頻拿“余額寶”類產品的收益與銀行的存款利率進行比較,而“余額寶”類產品也憑借自身的靈活性和相對較高的收益在與銀行的“吸儲”大戰中屢獲佳績。
其次,“余額寶”類產品的投資幾乎沒有門檻,幾元錢就可以進行投資理財,操作方便快捷。只需要你一鍵式的購買,不需要客戶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去甄別選擇。這對于沒有相應理財知識的普通人是相對理想的選擇,也是“余額寶”類產品為什么能夠迅速躥紅以及能威脅到銀行在儲戶心中地位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基金公司進行的相對安全的投資就是通過把“余額寶”類產品獲得的資金的絕大部分投向風險小、安全性高的銀行存款(同業存款)。也就是說,“余額寶”類產品沒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其收益主要還是依賴于銀行。既然如此,銀行為什么還競爭不過此類產品呢?一是,“余額寶”類金融產品擁有高黏度且數目龐大的用戶群,并且不需要開設營業網點,也不需要眾多的工作人員,因此其經營成本遠低于銀行;二是,“余額寶”類產品屬于互聯網時代的創新產品,目前對這類產品的監管還存在空白,而銀行的活期存款則面臨各種嚴格監管,其面臨的監管成本遠遠高于“余額寶”類產品。
另外還有一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為什么“余額寶”類產品的存款利率會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幾倍甚至十幾倍呢?一方面是因為“余額寶”類產品在銀行的存款數目巨大且多為銀行急需,因此有機會和銀行就利息問題進行議價,使得貨幣資產可以獲得相對公平的價格,其利率比較接近市場利率,而銀行的存款利率是遠遠低于實際市場利率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活期存款的利息率一般是在央行發布的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微調,而銀行利用自己吸收儲蓄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壓低利率,以期獲得較高利潤。眾所周知,中國的銀行業當前主要的利潤來源的基礎仍是存貸利差,而活期存款占總存款的比例是能夠拉低存款成本的重要指標,活期存款占比越大,銀行吸收資金的平均成本就越低,利差也就越大,銀行的利潤也就越大。這也是造成銀行存款利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余額寶”類金融產品的迅猛發展,讓我們再次驚嘆創新的魅力。傳統銀行的“失敗”有其必然因素,一是傳統銀行在同質競爭的方向上走了太久,創新力明顯不足。二是傳統銀行忽略了市場的力量,扭曲的價格早晚會因市場的充分競爭而改變。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傳統銀紛紛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例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平安盈”,工行浙江分行的“天天益”。目前“吸儲”大戰進行得熱火朝天,但是真正的贏家既不會是傳統銀行也不會是互聯網金融,博弈的最終結果就是扭曲貨幣價格得以矯正,普通人能從中獲得長遠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