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春節行情可期
銀行理財
本報記者 殷鵬
進入1月,銀行年關過后,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小幅回落,但是市場上不乏預期收益率超過5%甚至6%的高收益產品。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可能會出現小幅沖高,但期限短、門檻低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數量相對減少。對于投資者來說,春節前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可獲得不錯的收益率。一些銀行理財顧問預計,1月過后,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將明顯回落。
臨近春節,跨節現金需求逐漸上升。同時,IPO將分流和凍結一部分資金,僅本周就有33只新股發行,對于資金面的擾動影響增大。此外,隨著年初財政存款上繳時點臨近,資金面可能回到緊平衡狀態。具體在產品期限上,若投資者不考慮流動性因素,建議盡量購買中長期產品以鎖定高收益。此外,銀行在春節前夕一般會發行專屬理財產品(比同期發行的同類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高),建議投資者可重點關注股份制銀行發行的此類產品。
近日,隨著“馬上體”迅速竄紅網絡,理財產品的營銷也開始搭車。商業銀行越來越注重對理財產品的包裝,在各個節日時點,節日版理財產品往往成為“當家花旦”。此外,很多營銷噱頭被巧妙地利用起來。據金融理財師講,披著“馬上體”主題外衣的理財產品,實質上就是收益較高的普通理財產品。對于銀行來說,這只是找“噱頭”對理財產品進行包裝、吸引市民購買的一種方式。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要過分看重預期年化收益率,要結合自己資金的閑置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期限相匹配的理財方式。
投資方式上百種,并不是每一種理財方式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理財最忌諱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適度規劃,分散投資,可以適當規避風險。理財師建議,假如客戶正值青壯年,而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那么可以用“五五原則”進行資產配置。如有100萬元,可以將其中的50萬元用作1至2年存款,另外50萬元用來購買半年期理財產品,也可同時配置一些風險較高,但也可能有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老年人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可以將閑置資金大部分用作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取獲較高收益。
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本周14天、3個月和6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出現降低,其中14天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降低幅度最大。其它各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從收益率分布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產品屬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其中,7天、14天和1個月這三種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均被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發行的產品所占據。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一款理財計劃奪得了3個月期限產品預期收益率第一的位置,而三峽銀行的一款12個月以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以高達7.8%的預期收益率居同期限產品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