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破凈敲響警鐘 銀監會要求緊盯流動性風險
2013年6月和12月的流動性極度緊張局面,讓流動性風險成為2013年銀行業發展關鍵詞。進入2014年,流動性緊張趨勢將延續成為普遍預期,銀行業如何防范流動性風險成為主要課題。
1月13日,一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強調銀行要“緊盯流動性風險”,提高穩健貨幣政策環境下的流動性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模式的適應性。
“銀行業務結構發生變化,國家層面流動性管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是有效的市場還未完全形成,出現流動性緊張是非常正常的。”中國銀行[-0.40% 資金 研報]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流動性管理會有一個過渡才能夠實現市場化管理,未來需要在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上做出創新。
近日,工行也公布了該行201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發行額度為1000億元。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同業存單將會出現大規模擴容,這將會擴大銀行同業存單市場的總體規模,有助于銀行進行更為靈活的流動性管理。
緊盯流動性風險
上述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尚福林在會上強調,這些年同業、理財等業務發展較快,同業市場短期融資占比明顯加大,資金來源穩定性下降,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程度上升,加大了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當前,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加強流動性風險防控。首先要認識貨幣總量控制的長期性,及早調整流動性風險偏好。
知情人士稱,尚福林表示,要充分認識貨幣政策調整對銀行業適應能力的影響。當前,國際國內貨幣政策總體上正處于經濟金融危機后的調整時期,美聯儲貨幣政策由預期趨緊轉向了實質收緊,我國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已經三年多,且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但有的銀行仍然按照慣性思維,追求規模高增速、業績高指標、利潤高增長,信貸不行就用非信貸來補,表內不行就用表外來補,信貸受限就涌進信托,信托受限就借道證券,通道受限又涌進同業,仍然在走規模擴張的老路。
而近期16家上市銀行有13家股價跌破凈值,也引起了尚福林的重視,他認為這是“在資本市場敲響了風險警鐘”。因此,尚福林要求,要充分認識到,國內外貨幣政策變化的大背景下,銀行業資產負債管理方式面臨新的挑戰,下決心把經營管理的重心從單純注重資產規模擴張轉向資產負債平衡匹配管理,提高穩健貨幣政策環境下的流動性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模式的適應性。
此外,尚福林還表示,要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牢固樹立量入為出的資產業務理念,加強主動負債管理;加強同業、理財和投資業務管理,調整資產結構,合理控制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程度;認真執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密切關注貨幣市場動向,做好應對預案,及時發現風險隱患,果斷采取應對措施。
宗良表示,中國的流動性風險是兩個方面造成的,首先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市場化管控方式,由原來的“量”變成現在的“價”;其次是銀行產品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同業、理財業務占比增加,然而有效的市場還沒有形成,容易形成流動性的偏差。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銀行需要做好準備,例如要提高備付金管理,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宗良分析稱,同時銀行也要做好特定業務的結構匹配。
同業存單助力流動性管理
“流動性偏緊,的確有可能成為一個趨勢。從總量來講,政策很難放松。同時銀行也面臨去杠桿壓縮產能的壓力,監管需要協調。”中央財大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商業銀行一方面要貫徹“有保有壓”的方針,真正落實國家結構調整的要求,另外一方面要加強流動性管理,包括調整銀行信貸資金的投向,適當限制影子銀行的規模。
在去年兩次市場流動性緊張出現之時,不少機構和專家均提出,銀行需要加強主動負債管理。金融脫媒讓銀行此前依賴存款做業務的模式發生改變,銀行攬儲“壓力山大”,提高資金來源的穩定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市場工具。
“現在能做流動性管理的市場還是一個‘小坑’,有需求的機構的‘吞吐量’比市場現有的規模要大得多。”宗良表示,完善市場是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關注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流動性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也要做出創新。
2013年央行推出的同業存單就被認為是幫助銀行提高流動性管理的工具之一。2013年12月份,10家銀行完成首批同業存單發行之后,同業存單市場規模達到340億元。
今年1月10日,工行首先在中國貨幣網掛出了該行201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發行額度為1000億元,大有開啟同業存單大規模擴容之意。
對此,宗良分析稱,同業存單的擴容,是為市場的池子注入流動性的水,并且銀行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管理流動性。“市場工具越來越多,波動幅度肯定會逐步減小,這是向市場化的過渡。”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