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互聯網金融好戲開場 人人貸獲得1.3億風投
1月9日,人人貸舉辦發布會,宣布獲得摯信資本領投的風險資金1.3億美元,這是全球范圍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最大單筆融資。不久之前的1月2日,天弘基金數據顯示余額寶的規模突破1800億元,超過此前分析師預測的上限1600億元。這兩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重要事件發生在我國全面金融改革與利率市場化的前夜,具有關鍵節點意義。它意味著以技術金融、民間金融為代表的“邊緣”金融力量開始“登堂入室”,成為金融市場不容輕視的玩家,進一步引發面向網絡的金融格局轉變。而支撐這一嬗變的,是個人金融的廣闊市場空間以及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
個人金融是伴隨互聯網體驗經濟與草根文化崛起而必然興起的金融需求,它的特點是個性化與碎片化,傳統金融機構開展這些業務費力不討好,常常望而卻步。因此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真正的個人金融也才剛剛起步。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則為開拓這一空間巨大的市場提供了可能。互聯網上個人用戶獲取的低成本,加上先進技術帶來的金融服務成本下降,形成互聯網金融的顯著特點。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不約而同選擇個人金融作為突破口,采用個人理財、P2P借貸、個性化保險、一賬式服務等形式,殺入這個空白市場。
闖入個人金融市場后,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逐漸掌握了包括信用審核、風險定價和風險控制在內的核心金融能力,拿捏住互聯網的“快”與金融的“穩”之間的巧妙平衡。傳統金融機構曾質疑的金融本質問題(例如風險、信用)被事實化解。1月8日,謝平、鄒傳偉發表《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及八大類型》一文,更從一般均衡理論出發,采用譜系概念,界定了互聯網金融在市場中的位置。
以阿里、人人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打造自身金融能力的過程中,普遍采用了“一減一加”策略。在用戶范圍方面做減法以純化客戶群體、進一步降低服務成本——例如余額寶主要針對初具理財意識的網購一族;在業務范圍方面做加法以擴大產品數量、提高市場容量——例如人人貸把業務從P2P借貸擴展到個人理財和債權交易。一減一加之下,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凸顯,形成“低成本、差異化”優勢。
“一減一加”做法背后,還隱藏著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平臺化和生態化努力,包括縱橫兩個方向,橫向就是擴大產品范圍,即上文所說的“加法”,縱向則為提高服務深度。阿里與騰訊在支付寶錢包與微信支付的爭斗,是提高支付服務深度的一個典型案例。阿里戰略入資拍拍貸,騰訊謀求并購人人貸的傳聞,二者在來往與微信上爭奪,兼具縱向與橫向擴張意味。
而以人人貸為代表的P2P借貸平臺也開始籌劃數據服務、征信服務和支付服務,乃至鋪設線下網點,同樣在于提高服務的深度。旨在從下到上貫通個人金融服務的完整鏈條,來支撐橫向業務擴展,形成從數據、信用到借貸、理財的完善生態。
一旦這些平臺的橫縱兩條生態鏈條打造完善,個人金融的巨大冰山將浮出水面——它依靠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自循環,而基本無需借助傳統金融機構。立足個人金融,平臺化、生態化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對傳統金融的競爭免疫,另一方面培養了用戶的網絡金融使用習慣。后者尤其值得關注,這是一個全新的、持續增長的用戶群體,擁有全新的思維與習慣。互聯網金融企業搶先奪得這部分用戶,就等于奪得了個人金融市場的未來。以此為基礎,互聯網金融很可能形成自己的“主流市場”,并與傳統金融市場深度融合。
個人金融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如果說2013年之前,互聯網金融主要著眼于試水與摸索,那么2014年初的互聯網金融已經借助個人金融奏響進擊序曲,由前文所述余額寶和人人貸的兩個事件為代表,好戲開場。后續明星企業的精彩表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