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這句經典的臺詞對于躍躍欲試中的民營銀行尤其適用——民營銀行的大旗還未真正樹立,高端金融人才的爭奪已經熾熱了。
“雖然目前還沒有新版的民營銀行獲批,不過,我手頭已經接到一家籌建中的民營銀行的招聘項目”,一位自稱從業超過五年、身居浙江的獵頭對記者表示。
在智聯招聘和獵聘網等知名招聘網站,記者查找到了大量與銀行有關的招聘信息,其中僅以“行長/副行長”為關鍵詞的招聘崗位就有數百條(可能會有部分重疊)。一位北京地區的獵頭則對記者表示,高端人才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我們招聘高端人才的實踐中,有‘坑'但是找不到‘蘿卜’的現象很普遍”。
民營銀行
人才缺口巨大
設立民營銀行的理想正一點點照進現實。記者查詢國家工商總局網站公告發現,截至1月26日,已經有97家民營銀行的名稱獲得預核準。其中僅今年以來的批準公告就已經超過20個,這顯示各路民營資本籌建民營銀行的愿望仍十分迫切。
民營銀行確實漸行漸近,只不過,目前業界對于民營銀行的看法并非全部樂觀。
一向鐘情于增持民生銀行的民企大佬史玉柱就曾在微博中對民營銀行潑了冷水,他認為:“現在去發起民營銀行,沒啥意思:即將新批的民營銀行,都不是全牌照銀行,業務范圍被控制得很窄。此銀行非彼銀行;新批民營銀行的運營地域被限制得很小;新銀行需要經歷3~5年的虧損,凈資產會大幅縮水;銀行的關鍵是團隊,新辦銀行的核心團隊至少需要三年的磨合才有戰斗力;互聯網銀行除外。”
史玉柱的觀點不管是否能被這些躍躍欲試的民營資本們所接納,但他至少提醒了一點——“銀行的關鍵是團隊”。從現實的情況看,民營銀行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口巨大。
對于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所有銀行而言,其人員的需求都涉及很多個專業領域。除了比較通用的管理崗位、銷售崗位外,至少還涉及信貸管理、資信評估、綜合業務、進出口業務、信用證結算、風險控制、信審核查、國際結算、外匯交易、電子銀行業務、IT技術等十余個方面。由于銀行的特色和定位不同,部分銀行可能還會有更精細化的分工。
如果民營銀行想盡快進入狀態,必然要尋找到具有從業經驗的人員。“我接到的項目中,銀行最急需的是人脈豐富的一線管理人員(支行行長級別)以及技術團隊負責人和風險控制人員”,上述獵頭表示。
股份行和外資行
展開人才爭奪
由于“新版”民營銀行尚未正式落地,因此,目前在招聘網站上能夠公開搜索到的招聘信息主要還是來自“老牌”銀行。
記者以“行長/支行行長”為關鍵詞進行梳理發現,來自股份制銀行的招聘信息排名第一,其次為外資行。其中,股份制銀行開出的價碼較高,70萬元左右的年薪很常見,部分甚至將薪酬上限放寬至百萬元,這即使是與上市銀行相比,也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2012年年報顯示,上市銀行高管的平均薪酬約為111萬元,這其中也有“被平均”的因素,因為部分上市銀行的個別高管薪酬超過了500萬元,拉高了平均數。按銀行類型來區分,國有大行高管的平均薪酬最低。
外資行方面,其開出的薪酬待遇多數并不特別具有競爭力。某外資行為其擬聘的支行行長設定了多達26條崗位職責,甚至包括不通過價格戰爭奪客戶等細節要求,但是年薪僅為40萬元~60萬元。
記者與負責其中一個股份制銀行招聘信息的北京地區獵頭溝通發現,獵頭的目標多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從業者。“這一類人群以往的薪酬相對低一些,而且手中的人脈資源比較豐富,尤其是對公業務的資源比較多”,該北京地區獵頭表示,“支行行長的工作職責要求一般比較全面,既要求營銷能力,也要求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協調能力等,甚至還要求對于具體區域資源非常熟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