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2013年最詭異的泡沫 未怒放就已經破滅
作為2013年最詭異的曇花一現,比特幣市場這株“郁金香”,等不到全面怒放,就已迅速凋零。繼中國監管部門出臺《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認比特幣是貨幣之后,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印尼央行和挪威政府相繼發出對比特幣的風險警告,比特幣價格也由此一路大跌。
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盡管比特幣的貨幣夢想已被粉碎、投資遠景也漸顯慘淡,但在我看來,對于經濟金融研究而言,今年的“比特幣現象”是一筆寶貴的現實財富,它對貨幣屬性轉換、貨幣職能演變、虛擬貨幣進化和貨幣體系改革的思想震撼和思想啟迪,值得我們長久品味。
《西線無戰事》中說:“思想是塊泥土,隨著時日的變遷它被揉捏成不同的形狀。”時代本身,就是對思想最大的束縛,而打破思想的桎梏,就需要掙脫歷史的束縛,閱讀時代的變遷。對于什么是貨幣,經濟學家的認識也是不斷在變化的。從貨幣金屬論,到貨幣條目論,人們先是將貨幣視作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具有價值尺度、流通使用、支付手段、價值儲藏和世界貨幣五大職能;隨后又將貨幣視作一種符號,一種名目上的存在,為商品交換和其他經濟行為提供可信任的媒介。
應該說,在每一個時代,經濟學家對貨幣的定義和理解都是有理有據的,但畢竟還是超脫不了他們所處的時代。
所以,理解比特幣,需要理解貨幣,而理解貨幣,則需要忘記傳統理論的表述形式,穿過時代觸摸理論的精神實質。在筆者看來,貨幣的本質屬性有三:普及性、穩定性和清償性。
人們在接受一種貨幣之前,首先會考慮,這種貨幣能不能用出去,而這個問題取決于有多少人已經接受了這種貨幣,以及這種貨幣在多大程度上被應用于經濟活動之中,這就是普及性。
人們在接受一種貨幣之后,也會考慮,這種貨幣能換來的東西會不會保持不變,即貨幣購買力能不能得以保障,如果購買力大幅下降,人們就會放棄這種貨幣,如果購買力大幅上升,人們則會窖藏這種貨幣。這兩種情況下貨幣的普及性都會受到普遍打擊,只有購買力變化不溫不火,保持長期穩定,人們才能安心持有、頻繁使用這種貨幣,這就是穩定性。
此外,人們在準備由短期接受轉為長期使用一種貨幣之前,則會考慮,這種貨幣是否包含一種長期承諾,無論未來發生什么不可預料的事情,持有貨幣就能得到相應的對價清償,這就是清償性。
貨幣的出現和消亡,都和“三性”的變化息息相關,每一代貨幣,都有自身鮮明的特征,貨幣進化的過程就是這些特征先滿足、再破壞“貨幣三性”的過程。
先看金銀,金銀的本質特征是“商品”,商品本身就有價值,而金銀作為貴金屬的價值就是支持其成為貨幣的底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底氣滿足了貨幣三性,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金銀作為商品的優點又變成了抑制其發揮貨幣職能的缺點。作為商品,金銀是一種實物,以使用為目的的話,實物的物理分割是有極限的,全球經濟規模迅猛擴張引致了貨幣需求的急速膨脹,金銀作為實物的分割和供給遠遠不能滿足貨幣需求,貨幣普及性受到破壞。而各國借由國際貿易吸引金銀內流并窖藏金銀的趨勢,則進一步導致貨幣穩定性受到破壞。三性中有兩性受到打擊,金銀只好退出貨幣體系,回歸商品本位。
隨后,貨幣進化為紙幣。紙幣的本質特征是“信用”,國家用權力實現了紙幣的普及,并用主權信用保障了紙幣的穩定和清償。不過,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紙幣的使用受到局限,雖然“幣”不會滅亡,但以“紙”為媒的局限卻日益凸顯,紙幣的普及性受到沖擊。而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跨國界經濟活動漸趨頻繁,但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紙幣卻不是超主權的,受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貨幣匯率波動劇烈且頻繁,貨幣穩定性由于主權的差異性存在而受到挑戰。此外,在次貸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背景下,全球貨幣政策在2008~2013年經歷了三輪全局性寬松浪潮,貨幣的普遍、連續超發,也引發了人們對紙幣清償性的擔憂,畢竟紙幣基本算不上商品,其清償力并不會像金銀那樣得到天然的保證。
在紙幣的貨幣三性受到沖擊的背景下,比特幣的出現讓人振奮。比特幣最大的特征是“虛擬”,作為一種虛擬的存在,它不與任何現實有天然的關聯,這使其具有屏蔽諸多現實煩惱的優勢。它不與任何國家關聯,因此具有超主權性,這一點讓人們看到了完全規避紙幣匯率無謂波動的希望;它不與任何發行方關聯,且具有2100萬單位的天然發行上限,增量發行也有成本遞增的特點,這一點讓人們看到了完全規避紙幣超發風險的希望;它不與任何監管權威關聯,這一點讓一些人對其蘊藏的貨幣自由充滿了向往。
不過,從貨幣三性出發,比特幣不僅現在不是貨幣,未來進化為貨幣的可能性也正由于當下的炒作而受到致命打擊:就普及性而言,絕大多數人連比特幣是什么都不知道,更遑論普及了,而比特幣價格被炒得越高,其未來普及就越困難;就穩定性而言,缺乏必要的監管、缺乏對炒作的抑制手段,比特幣價格高起高落,完全不具備價值表征和財富儲藏的作用;就清償性而言,比特幣雖是虛擬商品,但不像金銀那樣有內在價值,也不像紙幣有國家信用做背書,因此清償可能性幾近于無。
由此可見,比特幣不具有貨幣的本質屬性,比特幣被熱炒,只是人們對紙幣失望的一種另類表現,信用貨幣體系的確需要加強貨幣節操和內在約束,但由此對比特幣的貨幣進化寄予厚望,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比特幣突然出現和快速崛起的真正意義,并不是取代美元,而是讓人們在危機混亂中看清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加強貨幣發行的內在約束、削弱霸權貨幣的體系影響、尊重微觀群體的貨幣權力、滿足信息時代的貨幣需求、體現平等多元的貨幣精神。也正因如此,即便現在比特幣泡沫快速消退,比特幣帶來的寓意和啟迪也不會隨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