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權分置改革催生的中國權證市場,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6年上半年,滬深交易所權證成交金額達9389億元,超過了香港市場的7751億元,僅次于德國市場的12391億元,位居全球第二。
作為股權分置改革的新型對價方式而推出的權證產品,成為解決證券市場制度缺陷、恢復市場信心的先行軍,從一定意義上說,部分包含送出權證的大盤藍籌上市公司完成股改,為結束近6年來的熊市發揮了積極作用。
2、2006年中國權證市場平穩運行,表現出如下四個特點: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促進了權證市場的發展;權證的市場價值得到投資者的認可;權證創設制度經受了市場考驗;融資型股本權證及可分離型轉債股本權證登陸權證市場。
3、中國權證市場作為一個初生的市場,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從權證市場整體指標——價格/價值、成交量、換手率來看,投機氣氛較為濃烈。另外權證創設制度對緩和權證供求矛盾、抑制過度投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必須認識到權證創設制度只能作為權宜之計。
4、從長遠來看,一方面應該以股本權證為依托,服務于中國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需要;另一方面,由國內領先而具有風險控制能力的創新類券商等合格機構,以備兌權證為依托,開拓一個具有杠桿性投資、套期保值且具備適度投機功能的健康穩定的權證投資市場。
5、在投資策略上,投資者可以關注有望成為備兌權證標的資產的大盤藍籌股;另外將有一批具有籌資需要且基本面良好的股票發行股本權證、或可分離型轉債,這些股票及權證也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6、結合權證的風險收益特性并基于對2007年A股市場的判斷,投資者可以選擇部分具有投資價值的權證。認購權證的選擇標準主要有:(1)正股的基本面良好,具有一定的成長能力;(2)權證收益率與正股收益率存在較大且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權證的溢價率較低。認沽權證的選擇標準主要有:(1)投資者對于股票的行業發展前景或公司的競爭能力不樂觀;(2)權證收益率與正股收益率存在較大且顯著的負相關關系;(3)權證的溢價率較低。
7、投資者在進行權證投資的同時,可以結合溢價率、隱含波動率、時間價值衰減等指標評估權證投資風險。在到期日及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溢價率越高的權證,到期時投資者行權虧損的可能性越高;隱含波動率嚴重高于歷史波動率的權證,供需關系失衡,價格偏貴;處于價外的權證內在價值為0,隨著到期日的臨近,時間價值衰減加速,將使其快速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