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網購便捷須謹慎。
李先生想用信用卡分期購買一臺諾基亞N96手機。他在自己持有的兩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之間做選擇時,發現兩家銀行網上商城的報價居然相差三成。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巨大的價格差,持卡者在信用卡商城購物時還可能面臨許多其它的“陷阱”。
陷阱一:商品價格差距大
李先生想購買的諾基亞手機,在民生銀行的信用卡網上商城報價是2388元,12期分期付款的話,每期只要199元。而在興業銀行的信用卡商城,報價則為3156元,同樣12期分期付款的話,每期需要263元。后者的總價格比前者要貴出700多元。
記者在不同銀行的信用卡商城看到,不僅手機的價格如此,許多產品的價格差別都比較大。數碼相機、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熱賣產品的價格差距低的有十幾元、幾十元,高的則達到上千元。
記者發現,甚至在同一家銀行的網上商城里,同一款產品的報價也不盡相同。工商銀行網上商城里,一款蘋果筆記本電腦MacBookMC207CH/A有兩個不同的商戶報價分別為7680.00元和7920.00元。
陷阱二:利息、手續費“隱身”
不少持卡者青睞信用卡分期付款,是看中其“免息免費”。但記者發現,不少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手續費和利息只是穿上了一層“隱身衣”,并非真正“免費”。
記者在工商銀行網上商城看到,雖然網站在“如何分期付款”中明確表示“免息、免手續費、免運費”,但一款佳能數碼相機一次性付款價格是2682.0元,而12期分期付款的總額要2802.96元,24期分期付款的總額則要2922.96元。這中間的價差是如何產生的呢?記者致電該商戶客戶服務熱線咨詢,工作人員表示是因為分期付款存在利息,但利率具體是多少,則表示“不知道”。
更多的信用卡則是“免息不免費”,持卡人選擇的分期期限不同,手續費也不相同。在12期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中,多數銀行的月手續費率為消費金額的0.6%左右。
陷阱三:發生爭執銀行免責
記者看到,不少銀行的信用卡網上商城都有各種形式的“免責聲明”,基本內容是,網上商城頁面上的所有商品均由商戶或第三方供應商負責提供,銀行或信用卡中心僅提供在線支付結算服務。這就意味著,如果發生價格爭議、質量爭議、售后服務爭議等糾紛,銀行方面不負責協調解決客戶與商戶之間的交易糾紛。
此外,如果消費者對商品不滿意或商品出現質量問題進行退貨時,大多數銀行已收取的手續費不予退還。
不少銀行信用卡網上商城還明確規定,如果在送貨時因持卡人的原因導致退貨,持卡人同意銀行從其信用卡賬戶中代扣違約金用以彌補供應商在配送和發票方面的損失。這方面的具體費用各家銀行規定不同,有的沒有明確說明,有的則規定為每筆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