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以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遵循的一些準則:
1.功崇惟志,志當存高遠,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2.言必信、行必果,對于答應別人的事情,全力以赴、一諾千金。
3.與人相處做到求同存異、相互諒解、不求全責備,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4.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習慣。
5.尊重他人人格、個性習慣、權力地位、情感興趣和隱私。
6.堅持正道,勇于維護正義。
7.與人為善,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8.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9.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覺遵守法律道德。
10.勇于承擔,敢于負責。
11.在何種情況下,都保持良好的向上的心態。
12.正確把握規律,真抓實干,務求實效。
13.對別人給予的幫助心懷感激之情。
14.放低、放平心態,多看自己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
15.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重視團結協作。
【問題】
你認為對青年人來講,以上準則中哪5條是最重要的?請說明理由。
【要求】
1.請考生閱讀材料,準備發言提綱,時間10分鐘。
2.請考生就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時間為每人3分鐘,發言順序由考生自行決定。
3.請考生就問題展開自由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時間40分鐘。
4.請考生推選一名成員對問題進行總結陳述,時間5分鐘。
【參考思路】
題目中給了15條準則,毋庸置疑,每一條都很重要,踐行這些準則有助于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我同意前面幾位組員關于通過分類對比的方法來選擇最重要的5條準則,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分類方法:
中國傳統文化中,把"優秀的人"稱為"君子",而君子的行為準則在于"仁、義、禮、智、信",剛好對應題目讓我們選擇5條最重要準則的要求,推薦大家以此作為分類標準。
"仁"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關于如何做到"仁",孔夫子在《論語》中曾給出過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在15個準則中,第7點"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正是這個意思。
"義",既有天下大義也有人間情義。題目中,1/6/10選項都與"義"相關,第1條"志存高遠"意思是要追尋天下大義,卻沒有明確說明何為天下大義;第10條"敢于負責"沒有說明青年人應當負擔起哪些責。第6條"堅持正道、維護正義"正是天下大義,社會的公平正義超脫了個人榮辱和一時得失,是真正的大志。相比前兩項的虛指,第6條更加明確,對青年人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因此選擇第6項。
"禮"是與人相處時需要講究的準則。題目中3/5/9/13/15都在告誡我們與人相處時的標準和道理,但我認為第5點"尊重"是最基礎的準則。如第2條"求同存異"是尊重他人的個性,第9點"自覺遵守法律道德"是尊重社會規范和公眾利益,第13點"對別人給予的幫助心懷感激之情"是尊重他人的付出,第15點"團結協作"更是要求團隊中的每個人必須做到彼此尊重,才有可能形成團隊凝聚力。因此選擇第3項"尊重"作為"禮"的代表。
什么樣的人被稱為"智"?古語云"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意思也就是第12個選項"正確把握事物運行的規律"。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相信是第4點"學習",學習是讓我們具備智慧的核心。第8/11/14選項也都在說"智",但第8點"創新"需要學習來補充知識才能做到;第11點"在何種情況下都保持良好的向上的心態"并非是"阿Q精神",而是我們向失敗學教訓、向困難尋成長的心態,核心還是學習;第14點"謙虛"正是一種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心態。因此,選擇第4點"學習"作為"智"的代表。
所謂"信",就是要講誠信、守信用,說的正是第1項"言必信、行必果,對于答應別人的事情,全力以赴、一諾千金"。
綜上所述,我所挑選出的5項最重要準則是7-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