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2018年年底我國結婚率連續五年呈下降趨勢,且結婚年齡不斷推遲,對于當前年輕人晚婚、不婚的現象,請談一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近期結婚率持續下降、結婚年齡不斷推遲,年輕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其實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我們應該理想的看待,當然從生育率的角度來講對于部分年輕人的婚戀觀進行適當引導即可。
從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戀觀,到如今的晚婚不婚現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當中“單身貴族”、“單身狗”等一系列的網絡熱詞也印證著身邊的單身群體越來越多,甚至在眾多媒體采訪中很多年輕人也認為婚姻不能套公式,正所謂只有必須結婚的愛情沒有必須結婚的年齡。
人們婚戀觀的改變導致晚婚不婚現象背后其實有多重原因。
其一,由于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自1971年起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勞動人口逐年減少,也導致了適婚人數不斷下降,必然導致結婚率下降。
其二,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逐漸過時,老人養老壓力減小了,年輕人來自家庭的壓力逐漸減少,晚婚或者不婚現象也會隨之出現;另一方面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年輕人選擇進入大城市,生活壓力大,結婚及生育成本過高也導致一部分年輕人選擇晚婚或者不婚。
其三,國家政策推行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是法定結婚年齡的調整,1980年通過的婚姻法將法定結婚年齡由此前的“男20歲、女18歲”調高至“男22歲、女20歲”,導致晚婚。另一方面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廣落實,過去年輕人讀完本科大專等學歷就普遍結婚,這一年齡段也大致在22-24歲之間,而如今由于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落實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讀完碩士、博士才考慮結婚,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晚婚。
其四,由于文化交融。很多年輕人接受了國外獨立自主的觀念,不婚族,丁克族,甚至婚前同居等現象的普遍,導致大家的傳統婚戀觀發生了轉變,這也導致不婚晚婚現象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