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人說,90后的饑餓感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你怎么看?
測評要素:綜合分析
參考答案:
長輩們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有人說這叫“物質匱乏后遺癥”。餓怕了窮怕了,那種害怕已經深入到骨髓。無論是促銷還是推銷,免費的噱頭正好戳中了老一輩的軟助,他們的“饑餓感”源自極端的肌體饑餓。
90后也許始終不能理解這些,但同樣也有一種“饑餓感"。蘋果專賣店門口徹夜排隊的年輕人,各式各樣的VIP貴賓專屬,省吃儉用也要買一個的LV包…哪一個不是當下人們所迷戀和渴求的呢?只不過這些“饑餓感”在不同時代被打上了那個獨有的印記罷了。
“饑餓感”無處不在,它就是人的欲望產生的一種不安全感和需求感。時代不同,環境因素各異,人們的“饑餓感”也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差別。如果說老輩的“饑餓感”是對物質匱乏的恐懼,那年輕一代的“饑餓感”則是來自物質的充盈所造成的追求迷茫和選擇困難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新一代的“饑餓感”已進入高層次的需求欲望,即越來越多從物質擴展到精神。從各路養生大師到各種成功流派以及微博、朋友圈的心靈雞湯,它們能夠流行,能夠被人輕易接受,甚或被推崇,不正是因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身體或者精神的某種“饑餓感”嗎?
“饑餓感”層次不同,環境各異,滿足的欲望也就不一樣。“天下饑荒,人民相食”,身處亂世時,人們的欲望僅僅限于生存本能的“饑餓感”,一切道德、忠義規則在這里命若游絲。大概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天災人禍造成的“人相食”悲劇,幾乎歷朝歷代都有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