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號文至今只聞樓梯響 各家銀行未壓縮同業
傳說中的9號文是這樣的:每一個人都說自己見過、每一個微信群都在討論、每一個人都覺得這很重要、每一個人都發表了意見。
但這是一份實際不存在的文件,因為事實是:大半年過去了,銀監會并沒有發出這一份文件。
到現在為止,本年度銀行業最神秘、最詭異、最莫測、最低調的文件——《商業銀行同業融資管理辦法》已經有了數個版本在網絡流傳。
必須得說,雖然銀監會一再否認,反復聲明流傳的各種消息都不代表銀監會對同業態度。但是以各種版本的字斟句酌程度來看,實在不像是游手好閑之徒茶余飯后的編排之作。
所以,大部分業內人士,對于這些疑似文件,都選擇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很多人的態度都是,這個文件非常重要,非標早就該清理了。否則那么一堆風險資產,到底誰說得清楚。一堆不清楚的東西都放著杠桿,燙手山芋最后讓誰接過去?
一家同業業務名列前茅的銀行前司庫人士則說,我們不怕放杠桿,因為我們有足夠的資金能力來做這么大的規模、放這么高的杠桿。但這個活不是每個銀行都能攬的,你以為你認識幾家城商行,就一定能向他們借到錢嗎?
據說,興業的同業能力最令同行嘆服的一點,就是其經營多年的城商行平臺,確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
城商行對興業的信任,源自長期合作。有一個說法是,起初各大銀行并不重視同業業務,與城商行缺乏戰略關系。而后來很多銀行盡管奮起直追,在城商行中尋找同盟;但是興業仍然擁有最領先的合作理念,比如對于城商行所提每一個合作要求,都會認真討論對待、絕不敷衍。
我記得好幾年前,我們一位同事曾經關注過興業與城商行的合作,但當時的關注點尚在零售銀行層面,比如卡類業務跨行不收取手續費之類。
當時我們采訪的很多銀行界人士,都并不認可這種方式。理由很簡單,跟四大行和一些股份制銀行比起來,興業太小了,城商行們也都太小了。就算將他們所有的網點、ATM、渠道加在一起,也難以提供消費者要求的便利。
當時沒有人想到,幾年之后,興業銀行[2.63% 資金 研報]會因為看似無心插柳的城商行支持而大放異彩。
所有人最關心的,就是9號文對于興業、以及其他同業業務較為激進的銀行,究竟會帶來什么影響?
起碼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在數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之后,在這個資金最緊張的年底,各家銀行并未顯著壓縮同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