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本網站所發布內容為轉載資訊,供您瀏覽和參考之用,請您對相關內容自行辨別及判斷,本網站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聯系方式、保證無條件入職、收取各種費用等信息,請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當受騙造成各種損失。
[導讀]:整理銀行公共基礎輔導:銀行經營環境資料供考生復習。以下是有關經濟環境內容輔導。希望可以幫助考生更好的復習。
經濟環境
(一)宏觀經濟運行
1.宏觀經濟發展目標及其衡量指標
宏觀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一般包括四個,即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能夠和國際收支平衡。
(1)經濟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特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經濟產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長。
GDP,它是指一國(或地區)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在國內生產總值的定義中區分國內生產和國外生產,一般以“常住居民”為標準。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國的公民、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和長期居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
GDP與GNP
GDP和GNP都是衡量一國經濟總體規模的核心指標,但它們的統計原則有所不同。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個國家的國土范圍內,本國和外國居民所生產的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GNP即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國內、國外所生產的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簡單地說,GDP是“國土”或“生產”的概念,強調的是制造地而不管是本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生產的,即“MadeinChina”;而GNP是“國民”或“收入”概念,強調的是制造人,追求的是本國企業和本國人的制造,即“MadebyChina”。
舉例來說,一個在日本工作的美國公民的收入要計入美國的GNP中,但不計入美國的GDP中,而計入日本的GDP中。
(2)充分就業與失業率
充分就業的宏觀經濟衡量指標是失業率。失業率是指勞動力人口中失業人數所占的百分比。
我國統計部門公布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
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是指擁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數。
(3)物價穩定與通貨膨脹
衡量物價穩定的宏觀經濟指標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平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普遍地上漲。常用的指標有三種: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國內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指一組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價格的變化幅度。在衡量通貨膨脹時,消費者物價指數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指一組出廠產品批發價格的變化幅度。
國內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則是按當年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與按基年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例如,某國最終產品以香蕉和上衣為代表,兩種物品在1999年(現期)和1989年(基期)的價格和產量如下表所示:
表1
|
1989年名義GDP |
1999年名義GDP |
1999年實際GDP |
香蕉
上衣 |
15萬單位×1美元=15萬美元
5萬單位×40美元=200萬美元 |
20萬單位×1.5美元=30萬美元
6萬單位×50美元=300萬美元 |
20萬單位×1美元=20萬美元
6萬單位×40美元=240萬美元 |
合計 |
215萬美元 |
330萬美元 |
260萬美元 |
1999年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差別,可以反映出這一時期和基期相比價格變動的程度。上例中,330/260=126.9%,說明從1989年到1999年該國價格水平上升了26.9%。此時,126.9%就是GDP平減指數。
通貨緊縮也是貨幣供求失衡、物價不穩定的一種表現,是物價持續、普遍、明顯地下降。
(4)國際收支平衡與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本國居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他往來中所產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統記錄。這里的“居民”是指在國內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的貿易和勞務往來狀況,包括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如運輸、旅游等)和單方面轉移(如匯款、捐贈等),是最具綜合性的對外貿易的指標。資本項目則集中反映一國同國外資金往來的情況。如直接投資、政府和銀行的借款及企業信貸等。
國際收支的衡量指標有很多,其中貿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進出口額)是國際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進出口總量及其增長是衡量一國經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且進口和出口的數量與結構直接對國內總供需產生重大的影響。
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國際收支差額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范圍內,既無巨額的國際收支赤字,又無巨額的國際收支盈余。
2.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亦稱經濟循環或商業循環,是指經濟處于生產和在生產過程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經濟周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
經濟波動的周期性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
(二)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對商業銀行既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從間接的角度來看,經濟結構會通過影響一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來影響商業銀行。從直接的角度來看,經濟結構會直接影響社會經濟主體對商業銀行服務的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特征。
1.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它行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低,是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在銀行業務中占比低的重要原因。
2.消費投資結構
從支出角度來看,GDP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大部分構成。其中,消費包括私人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部分;投資也稱為資本形成,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其中含房地產和非房地產投資)和存貨增加兩部分;凈出口是出口額減去進口額形成的差額。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購買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資的固定資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費之中。
在中國,推動整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投資,而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對象是企業,業務結構是批發業務的結構。
(三)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跨國界流動的規模與形式不斷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使各國間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