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外資銀行在中國金融改革當中尋求機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1月14日訊 1月14日, 普華永道第八屆《外資銀行在中國》報告顯示,在改革或調控變化帶來的好處還不確定的情況下,許多外資銀行對其在華戰略“堅定不移”。
中國新的領導層宣布了一系列計劃,以加速金融自由化措施,這將給國內外金融機構帶來重大挑戰和潛在機遇。正如接受我們調查的一位銀行家指出,“2013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改變。將來的政策和調控的變化,如人民幣國際化、利率自由化等,將對外資銀行的戰略產生重大影響。”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和香港金融服務主管合伙人費理斯先生表示:“保持經濟持續發展,中國必須逐步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改革。首先,要加強國內銀行體系。然后,通過放開利率和發展有效運作的債券市場,來改善資本分配和定價。最終完成資本賬戶放開,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國內銀行改革的第一步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依據銀行的能力現狀,進一步深化改革進程。”
利率自由化將增加銀行的融資成本,并迫使它們尋求新的利潤來源。許多將會把眼光投向質量較佳的中小企業借款人,以及過去忽略的服務性行業客戶。調查報告發現,外資銀行將在多個方面受益于利率自由化。這不僅有利于發揮它們在定價風險方面的優勢。還有利于它們部署利率風險管理產品。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它們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另一個重要領域。該調查報告指出,那些涉足全球貿易的中資和外資銀行都感受到人民幣國際化對其業務的影響。外資銀行認為這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因為外國銀行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來進行交易結算,并將它們收到的人民幣用于投資。而中資銀行將此看作是一個緊跟客戶海外發展以及發展國際支付清算業務的戰略機會。全球的銀行將看到,未來對華支付將會直接以人民幣進行。
報告提出,在華外資銀行不具備其主要國內競爭對手的規模,但它們積極探索在中國拓展新的業務,如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它們感興趣的其他領域還包括,為國有企業的重組和國際化提供服務、提供農村金融服務、跟隨制造業的增長步伐向內地推進,推出電子銀行以及其他創新的數字化或基于互聯網的服務。
接受我們調查的多家銀行家表示,他們試圖在產品屬性或定價方面進行產品創新,以創造獨特的市場機會。他們還表示,將開發更多收費服務,尤其是在理財和現金管理領域。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主管合伙人容顯文先生表示:“我們已經注意到,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日漸加劇,尤其是在爭奪大型民營企業以及行業領先的企業客戶的時候。中資銀行也已關注這一領域,他們必須采用基于風險的定價方式。由于外資銀行擁有相關的技術和能力,在這一領域他們將會有競爭優勢。與此同時,一些外資銀行正在重新審視區域和省級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的重組將可能會給外資銀行帶來新的業務機會。”
盡管外資銀行的CEO們普遍樂觀地認為,將來的改革會為他們帶來機會,但對于這些政策和調控規定將如何適用于外資銀行,以及他們是否會面臨過去相同的限制(比如,冗長的分行和產品審批過程等),他們仍持謹慎態度。但是很多受訪者也指出,一些變化體現了政府對于促進更均衡改革的重大承諾,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幅放寬了對離岸人民幣兌換、匯款和結算,放松了外資銀行在區內設立分行的限制等。
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國威先生總結道,那些堅持自己的策略并繼續投入的外資銀行,愿意承擔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他們將會在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開放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獲得回報。而另外的那些外資銀行將會錯失良機,鮮有作為。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